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8]([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简称俄罗斯、俄国(俄语:Россия)或俄联邦,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的联邦共和国,国土横跨欧亚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1],约为地球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9][10];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5亿人口,其中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11]。俄罗斯有十四个陆上邻国(从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兰仅与俄罗斯外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同时,俄罗斯还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丹麦)、冰岛、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罗斯北部和东部分别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围,西北和西南分别可经由波罗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12]。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988年,基辅罗斯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今日的俄罗斯文化[13]。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金帐汗国的一部分。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万四世自称沙皇,自诩“第三罗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扩张。彼得一世称帝成立俄罗斯帝国,最终成为史上领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14][15]。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16],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17],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导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独立;身为原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通过修宪改制以成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体采用联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18],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19][20]。俄罗斯为世界大国之一,为认定的拥核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G20、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欧安组织、世贸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它也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领导者和欧亚经济联盟创始成员。俄罗斯也是八国集团成员之一,但因乌克兰危机而被暂停成员身份,且俄方亦表明无意重返。俄罗斯也曾是欧洲委员会成员,因2022年俄乌冲突在2022年3月15日宣布退出。
建国历史的变迁
[编辑]国家政权 | 存在时间 | 首都 | 国家元首职称 | 现任及末代统治者 | 备注 |
---|---|---|---|---|---|
建国历史的变迁 | |||||
基辅罗斯 | (古罗斯国家,862年至1242年) | 基辅 | 基辅大公 |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 | 1240年灭亡于蒙古帝国。 |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 | (1157年至1389年) | 弗拉基米尔 | 弗拉基米尔大公 |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 1389年灭亡于莫斯科大公国。 |
莫斯科公国 | (1246年至1389年) | 莫斯科 | 莫斯科大公 | 伊凡四世 | 1547年,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莫斯科大公头衔遂成为历史。 |
莫斯科大公国 | (1389年至1547年) | 莫斯科 | 莫斯科大公 | 伊凡四世 | 1547年,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莫斯科大公头衔遂成为历史。 |
模板:Flagicon 俄罗斯沙皇国 | (1547年1月16日至1721年1月22日) | 莫斯科 (1547–1712) 亚历山德罗夫(1564–1581) 圣彼得堡(1712–1721) |
俄罗斯沙皇 | 彼得大帝 | 1721年,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正式登基称帝。 |
模板:Flagicon 俄罗斯帝国 | (1721年1月22日至1917年9月1日) | 圣彼得堡(1721–1728;1730–1917) 莫斯科 (1728–1730) |
俄罗斯皇帝 | 尼古拉二世 | 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国临时政府取而代之。 |
模板:Flagicon 俄罗斯共和国 | (1917年9月1日至1917年11月7日) | 彼得格勒 | 临时政府部长主席 | 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克伦斯基 | 1917年11月,他的政府被布尔什维克发起的十月革命推翻。 |
模板:Flag(苏维埃俄国) | 1917年11月7日成立,1922年至1991年属于苏联) | 莫斯科 | 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 | 鲍里斯·叶利钦 | 1922年同其他加盟共和国组成苏联。1991年从苏联独立。 |
模板:Flagicon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1922年12月30日 - 1991年12月26日) | 莫斯科 |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模板:To苏联总统 |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 1991年解体。 |
模板:Flag | (1991年12月25日 - 至今) | 莫斯科 | 俄罗斯联邦总统 | 弗拉基米尔·普京 | 现行俄罗斯国家政权。为联合国会员国、独联体成员国。 |
政治
[编辑]俄罗斯联邦实行的是联邦制及半总统制,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俄罗斯总统是国家元首,任期6年,可以连选连任一次。2008年修宪前为4年,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力,有权任命包括俄罗斯总理(正式名称为政府主席)在内的高级官员,但必须经国家杜马批准。总统同时也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以及联邦安全会议的主席。并可以不经议会通过直接颁布法令。总统不可以连续当选超过一次,但总当选次数不设上限。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采用两院制,下议院称国家杜马(代表联邦各主体),上议院称联邦委员会(代表联邦)。
联邦委员会(上议院)由俄罗斯联邦诸联邦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的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国家杜马(下议院)的职权是同意总统对总理的任命;决定对总统的信任问题;任免审计院主席及半数检查员;实行大赦;提出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指控;通过联邦法律。
联邦行政部门
[编辑]俄罗斯现有19个部门及其他与部同级的总局,其中有9个部门较为特殊,有重要权力的部门是由总统直接管辖,称为强力部门(模板:Lang-ru),分别是:
其餘10个部则是直属总理,分别是:
- 联邦财政部
- 联邦卫生部
- 联邦区域发展部(已裁撤)
- 联邦教育与科学部
- 联邦工业与贸易部
- 联邦农业部
- 联邦文化部
- 联邦交通运输与通讯部
- 联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
- 联邦能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