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小课堂
第一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扰动理论:
同管道模型一样,我们将声道看做一根管到,声道中某些部位形成的阻塞会使得这一部位的频率升高或降低。且在声管中速度-频率与气压-频率均可由两个相位相差90度的正弦函数表示(简谐振动)。
不难发现,当共鸣波的速度V达到最高速度时,共鸣波的气压P为0,反之亦然。如果在速度最大值的部分有一个收紧点就会使得共振峰频率降低,如果在气压最大值部分有一个收紧点则会使得共振峰频率升高。
例如因低元音在喉头部位“持阻”才会导致其第一共振峰要高于中央元音。
第二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今天说几个关于朝鲜语的常见问题
1.吏读(이두/리두):吏读指一种用汉字(与其衍生文字)记录朝鲜语的方法。从三国时代开始使用,直至西元十九世纪末,是研究古代朝鲜语的资料之一。吏读文一般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①初期吏读:这种文章在观感上只是“调整语序”后的汉文。
如:二人並誓記天前誓今自三年以後執持忠道誓無過失
【记二人并誓,誓(于)天前。自今三年以后,执持忠道,誓无过失。】
《壬申誓記石》
②吏札:吏札为古代朝鲜的官方书面语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在初期吏读的基础上引入了记录朝鲜语助词的汉字。
如:蠶[段]陽物[是乎等用良]水氣[乙]厭却桑葉[哛]喫破[爲遣]飮水不[冬]
蠶딴 陽物이온들쓰아 水氣을 厭却 桑葉뿐 喫破하고 飮水안들
【蚕为阳物,因而厌却水汽,吃破桑叶,而不饮水。】
《養蠶經驗撮要》
(需要注意的是,“吏读”这一名词也有广义、狭义之分,有时“吏读”仅指“吏轧”。)
③乡札(乡歌):在乡札中音读字与训读字皆被大量使用。总体而言,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词根等实义部分用训读字,助词与词尾等语法功能部分用音读字。【大家可以类比成日本古代的万叶假名。】
如:紫[布]岩[乎]邊[希]
執[音乎]手母牛放[敎遣]
吾[肸]不[喩]慚[肸伊賜等]
花[肸]折[叱可]獻[乎理音如]
ᄃᆞᆯ뵈 바희 ᄀᆞᆺᄋᆡ
잡ᄋᆞᆷ 혼 손 암쇼 놓이시고
나ᄅᆞᆯ 안디 븟그리ᄉᆞᆫ ᄃᆞᆫ
곶ᄋᆞᆯ 것거 받오림ㅅ다
《献花歌》
④口诀:口诀指“加注”后的汉文,是一种用于辅助阅读汉文的手段。【大家可以类比日本的汉文训读体。】口诀又分释读和顺读(音读),释读指按朝鲜语语序调整汉文后的文章,顺读指在不改变汉文语序的基础上加入“注释文字”后的文章。
口诀字:即在汉文中加入的“注释文字”,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
如:國귁〮之징語ᅌᅥᆼ〯音ᅙᅳᆷ이〮
異잉〮乎ᅘᅩᆼ中듀ᇰ國귁〮ᄒᆞ〮야〮
與영〯文문字ᄍᆞᆼ〮로〮不부ᇙ〮相샤ᇰ流류ᇢ通토ᇰᄒᆞᆯᄊᆡ〮
故공〮로〮愚ᅌᅮᆼ民민이〮有우ᇢ〯所송〯欲욕〮言ᅌᅥᆫᄒᆞ〮야도〮
而ᅀᅵᆼ終쥬ᇰ不부ᇙ〮得득〮伸신其끵情쪄ᇰ者쟝〯ㅣ多당矣ᅌᅴᆼ〯라〮
予영ㅣ爲윙〮此ᄎᆞᆼ〯憫민〯然ᅀᅧᆫᄒᆞ〮야〮
新신制졩〮二ᅀᅵᆼ〮十씹〮八바ᇙ〮字ᄍᆞᆼ〮ᄒᆞ〮노니〮
欲욕〮使ᄉᆞᆼ〯人ᅀᅵᆫ人ᅀᅵᆫᄋᆞ〮로〮易잉〮習씹〮ᄒᆞ〮야〮便뼌於ᅙᅥᆼ日ᅀᅵᇙ〮用요ᇰ〮耳ᅀᅵᆼ〯니라〮
(可能有些朋友的设备在显示古谚文会“散架”,推荐解决办法为安装batang字体。)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訓民正音》
2.谚文:为了解决朝鲜底层百姓书写文字的问题,朝鲜世宗于1443年组织一批学者创造了适合标记朝鲜语音的文字体系——谚文。这些文字当时被称作“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1940年发现的《训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发行于朝鲜世宗28年,1446年)宣称谚文的辅音与元音是根据人的口腔构造、中国古来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阴阳学说而创制出来的。
①特征文字:特征文字指将文字所音素的语音特征编入字形得文字。一部分谚文和国际音标便是这种文字,如ㄴ与ʈ。
②谚文的来源:虽说《训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已经说明了谚文的来源,但这种说法并非所有学者都认可。有人提出过一部分谚文来源于汉字和八思巴文……(比如谚文中的k、p、t、l疑似来自八思巴文,谚文中的l疑似来自汉字乙等等)
③古今谚文:古今谚文并非一致,像是“ᄋᆞ”[ʌ]、“〮”(去声)、“〯”(上声)在今天已不被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中世朝鲜语并没有完整的声调系统,只存在音高重音效(Pitch accent)。】
第三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今天继续聊一些关于日语的常见问题。
1.音节和音拍有什么区别?音拍有什么用?
音节和音拍是两种相互不冲突的分析方式。我们可以将多少音拍的语音理解为这段语音占据的时间为一段固定时长的多少倍(即音拍其实是一个时间单位)。【音节的概念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尽管划分音节实际上也没有完全的通行标准,但这不影响我们讨论。】
音拍数目和音节数目的不同:
い-ん.-しょ-う 占据四个音拍 可分成两个音节(insyou)
か-っ.-た 占据三个音拍 可分成两个音节(katta)
きゅ-う.-しゅ-う 占据四个音拍 可分成两个音节(kyuusyuu)
ね.-こ 占据两个音拍 可分成两个音节(neko)
不难发现,双生元音、双生辅音(っ)为两个音拍,/N/(ん)音位为一个音拍。
音拍的应用:
很多日琉诗歌对音拍数目都有绝对要求,例如著名的5586式琉球短歌:
か-た-り-た-や (五个音拍)
か-た-り-た-や (五个音拍)
つぃ-ち-ぬ-や-ま-ぬ-ふぁ-に (八个音拍)
か.-か.-る.-ま.-でぃ-ん (六个音拍 五个音节)
《仲風》
2.连浊是什么?如何确定是否连浊?
连浊指两个词组合构成复合词时,后面那个词的词首清音变为浊音。这一现象从上代日语时期便广泛存在,直至今日。例如:
神々(かみがみ)が恋した幻想郷【神(かみ)+神(かみ)】
あて先のない手紙(てがみ)は風に揺れる【手(て)+紙(かみ)】
桜花(さくらばな)舞い散る瞬间思い出す【桜(さくら)+花(*pana→*bana)】
青空(あおぞら)の下 君を待った【青(あお)+空(そら)】
目前还没有规则可以完全预测一个词的连浊与否(或者说连浊与否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以至于被怀疑其是否为一个音系过程。),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在其中找到一些规律或者倾向。如
①Lyman's law:在后面一个词已经有浊音(C [+voice, +obstruent])时则不会连浊。【不过像“縄梯子(なわばしご)”这样的反例依旧让人苦恼。】
②复合词整体的语音时长>4音拍时多发生连浊。
③名词+动词的复合结构多发生连浊。
④并列在一起的复合结构一般不发生连浊。
例如:山川(やまかわ——山与川;やまがわ——山里的河)【山(やま)+川(かわ)】
有人认为连浊现象是以鼻音起首的助词(如:の、に、も)被省略所致。但这一说法也无法解释所有东西,例如:表死人复活之义的动词“蘇る”(よみがえる)【黄泉(よみ)+帰る(かえる)】。
3.历史假名遣是什么?
历史假名遣指一种日语正字法,根据契冲假名遣的国语学文献调查作修改。自明治时代到战后国语国字改革的现代假名遣公布为止,为实际上日语正书法所使用的记载法。其内容主要是以平安前期的发音、假名遣为基盘、溯及奈良时代,将古代用字、发音增色后的产物。相对于现代假名遣以表音主义为主,历史假名遣偏重于语源主义、语法主义。由于是以较少发音变化的语源、语法为基准的缘故,具有不易受到历史变化影响的优点。
主要内容有:
恢复ゑ、ヱ、ゐ、ヰ
使用くわ、ぐわ 【官位(かんい→くわんゐ)】
在助词以外使用を【可笑(おかし→をかし)】
“复原ハ行转呼”【顔(かお→かほ)】
在连浊音、复合语以外也使用ぢ、づ【水(みず→みづ)】
不使用小写假名记录拗音、促音
oo→a+u【長官(こう→かう)】
yuu→i+u【左右(さゆう→さいう)】
yoo→e+u【妖夢(ようむ→えうむ)】
等等
4.被覆形和露出形是什么?
在日语中有一些词在单独出现(露出形)与位于复合词内部(被覆形)时的发音并不一致。例如之前《bad apple!!》那一期视频出现的错误就是忽略这一变化所而导致的。
即:目蓋(まぶた)=目(*me2→*ma)+蓋(*puta→*buta 连浊)
这种变化存在如下几种模式:
*e2→*a、*i2→*u/*o1、*i2~*e2→*o2
第四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今天聊几个关于上代日语常见的问题。
1.万叶假名到底是什么?
古代日本人使用汉字来记当时日语的发音,这一部分用来记音的汉字后来被我们称作“万叶假名”。(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汉字记音≠一篇文章所有汉字都用来记音而不记语素。)例如《言叶之庭》里面引用的那首:
雷神小動刺雲雨零耶君將留
鳴る神の少し響みてさし曇り雨も降らぬか君を留めむ
《万叶集 2513》
2.为什么上代日语有那么元音?
因为“五个元音”的上代日语将会出现如下问题:
①无法解释万叶假名为什么用“不同音”的字标注那些在现代日语看来同音的东西。
经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对い、え、お三列假名所使用的万叶假名存在一部分类隔,并可将其分为甲乙两类。
例如:*kami1(上 )敷多我美【二上 ふたがみ】
*kami2(神)斯図梨俄未【倭文神 しとりがみ】
而神与上在现代日语中皆读かみ。
②无法解释一些现代日语方言或者琉球语当中的现象:
例如在一些琉球语方言当中存在je、e的对立现象。(音变关系为 je>(i)i /#_ | e>ʔi/#_)
冲绳语:ʔibi(虾)、ii(柄)
3.上代东国方言和八丈语是什么?
上代东国方言指分布在东国地区(大和朝廷对东海道铃鹿关、不破关以东地方称呼。)的上代日语方言,具有一些和中央方言不同的词汇、句法等特征,主要语料为《万叶集》卷十四的东歌与《万叶集》卷二十的防人歌。
八丈语是一种平行于日语和琉球语的语言,母语者分布在八丈岛、青岛、大东群岛等地。其最大特色为保留了上代东国方言的特征,目前已被认定为濒危语言。
例如:
可美都氣努伊可抱乃禰呂爾布路(*ro1)與伎(*yo2ki1)能遊吉須宜可提奴伊毛賀伊敝乃安多里
上毛野伊香保の嶺ろに降ろ雪の行き過ぎかてぬ妹が家のあたり
此处的*yo2ki1是上代东国方言词汇,对应中央方言的*yuki1(雪)。
等保斯等布故奈乃思良禰爾阿抱(*po)思太毛安波乃敝思太(*sida)毛奈爾己曾與佐禮
遠しとふ故奈の白嶺に逢ほ時も逢はのへ時も汝にこそ寄され
此处的*sida是上代东国方言词汇,与さだ(時)同源。
《万叶集3423 3478》
且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些四段动词连体形的与众不同,而这一特点我们在八丈语中也能找到,如:
ムチューンナッテオロ(对应織る的连体形)マンヒョウラドキガヒッツギトーデ
夢中になって織るあいだに、お昼時がすぎてしまったので
《民话 七夕さま》
第五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今天我们来聊聊研究音韵学的古代材料。
韵书和等韵图:韵书即按韵编排的字典。现存最早的韵书为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我们研究中古音的重要材料。(其原本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都是后来人的修订本如《广韵》、《王韵》、《唐韵》等。)
除《切韵》之外,大家常听到的韵书还有《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中华通韵》……
等韵图又称“韵图”,以各种“参数”为横纵坐标,并在对应点写下对应字。
例如在《韵镜》中,每张图纵向按“半舌半齿、喉、齿、牙、舌、唇。”分为六列,每列又根据清浊分为若干小列。横向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四行,与上述六列交叉成框,每个框里又按等再分为四小行。并在横纵相交的位置写出对应字音的代表字(若没有字则直接画圈)。
我们常说的等韵图有《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说到韵图、韵书我们就必须要聊一下反切法:
反切法是古人主要的注音方式。具体操作为找出两个字一个字代表声母(反切上字),另一个字代表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将这两个字“拼接”到一起表示一个字的音。例如在普通话中有:
忍(rěn)——日(r | ì)本(b | ěn)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反切法以外,古人有时候还会用同音字注音、四角圈点标记等办法为字注音。(比如学习《琉球官话课本》的学生,从头到尾都是这两种注音方式。)
谐声系统与韵文:
韵文在历朝历代都有,主要可以根据韵脚来研究韵腹、韵尾和声调。例如在《九歌.东皇太一》当中: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来“琅芳皇浆倡堂康”这些字都押*-ang。(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些字在《平水韵》中同属一部,且如今我们用普通话朗读依旧是押韵的。)
汉字为记录语素与音节的文字。古人在造字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形声字。(比如錦、處、旗也是形声字,但很网友却意识不到。)
在这些谐声字当中,共用同一声符的字可以被我们归为一个谐声系统,并加以分析。
对音材料:指两种语言之间用来音译对方语言的材料。(两种语言里面肯定有一种是汉语啦……)
早期比较有名的对音材料有《越人歌》和《维甲令》。(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方面网上有很多虚假信息,还请大家选择性相信,此处着重点名刘小羽!)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对音材料也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梵汉对音、日语音读、汉越音、满汉对音等都是我们研究古汉语的好材料。
例如:来母字在梵汉对音材料《大智度论》里,以罗字译ra以逻字译la。在《大般涅槃经》里以啰字译ra以罗字译la。而在《悉昙次第》中曾提到过逻字为“罗字上声兼弹舌呼之。”而在汉代时期汉梵对应材料存在着一定规模以来母字译ट组辅音(卷舌)的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来母从*r向*l转变的
第六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今天聊一聊琉球语以及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
1.关于日语的琉球语系归属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包括但不限于“日韩同源”、“属阿尔泰语系”、“属汉藏语系”、“属南岛语系”甚至“属印欧语系”等假说。但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扩展,我们会发现能用于支持假说的证据越来越少,反对证据与“例外”逐渐增多。这才导致最终日琉诸语被分做一个新的语系——日琉语系
2.为什么日语和琉球语同源?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证明语言同源目前多是依靠“核心词比较”,日语和琉球语亦不例外。
对比现代日语标准语与冲绳标准语的斯瓦迪士核心词汇表,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一系列粗略的“对应关系”如:
e(冲绳)——i(日)
o(冲绳)——u(日)
Cee(冲绳)——Cai/Cya(日)
n(冲绳)——mi(日)
chi(冲绳)——ki(日)
i(冲绳)——ri(日)
进一步,我们可以进行更多“比较”并构造音变链。(最后我们可以发现琉球语与日语的同源词在65%以上!且具有很多相呼应的句法、构词特征,故可确定其同源。)
3.怎么确定琉球语不是日语方言或者不由上代日语分化而来?
这里提供两个论据,一是根据笔者之前提到的计算方式将各种数据写入公式可以得出两者分化时间在500-1800年以前。(其中一部分计算结果可以用来确定上述问题。)
二是我们发现琉球语当中存在一些上代日本语不存在的日琉祖语特征,例如:
月与木这两个词在上代日语当中分别是*tuki2与*ki2
在宫古语大神岛方言(就是那个著名的ksks)中为ksks与kii
(将tuki一直往前往高顶就会出现tuku>kiki>ksks,实际上在这个方言我们还能看到类似的现象如:ひと>pstu。)
在八重山语石垣岛方言中为tsɨkɨ与kii
4.琉球语族主要语言和现状简介:
琉球语族下分南琉球语和北琉球语
北琉球语下分冲绳语和奄美语(这个地方在鹿儿岛县)
南琉球语下分宫古语和Macro-yaeyama(Macro-yaeyama下分与那国语和八重山语)
现状是除了冲绳语都是濒危语言,不过比北方的阿伊努语要乐观很多(真就全靠同行衬托?),之后有时间也会为大家介绍一下阿伊努语。
5.冲绳语音读
冲绳语音读的现状为大多依靠一种映射关系由日语音读类推到冲绳语,这一部分清一色老师以前应该提到过。少数音读是“存古”的从古代音读词延续,比如“爆竹”(ひょーちゃく)?
【私货:根据对当地科举史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古代冲绳语存在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读体系,即使它只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第七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汉语基本都是一种单音节语言(语义多对应一个音节)且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字。对于一音节(字)我们可以将其拆分成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声母:如普通话“声母”中的sh和m便是这两个音节的声母(声母指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当音节开头没有声母的时候,我们便将其的声母称为零声母,如普通话的“音”、“埃”。
韵母:如普通话“声母”中的eng和u便是这两个音节的韵母(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又可下分成三部分:
韵腹:主要元音
介音:即韵头位于韵腹和声母之间如普通话中“话”的-u-
韵尾:即韵腹后面的部分如普通话中“通”的-ng
声调:即我们常说的“平上去入”,具体我会在后续知识点分享当中进一步说明。
传统音韵学术语介绍,这些术语有些与我们常说的语言学术语“撞脸”,但却表达的不是一个东西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字母:声母的代表字,即从同声母的字中选择一个字作为这个声母的代表,比如用“明”表示[m]。
带音:声带是否震动,震动即为带音。
清浊:
全清 声带不振动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清擦音
次清 声带不振动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全浊 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次浊 响音
(如果大家不熟悉分类的话可以翻我之前写Phonological Features的那篇知识点分享。)
五七九音:
对发音部分的分类,五音为唇舌齿牙后,七音加入了半舌半齿(来、日),九音将唇分为轻重唇、舌分为舌头与舌上、齿分为齿头与正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术语有时候并不太明确。】
组:我们把同一个发音部位的声母称为一组,并用本组的第一个声母为其命名。如将“幫滂並明”称为“帮组”
等:韵图以“洪细”(洪细指发音时口腔的张开度,大即为洪,其依照有无介音-j-和腹元音开口度来区分。)为主要根据将韵母划分成四等。在韵图系统中一二等没有介音-j-、三四等有介音-j-且一等较二等更洪,三等较四等更洪。
开合口:带有-w-介音或以u为韵腹的都称为合口,反之则是开口。
独韵:将只有开口或只有合口的那部分称为独韵。(不对立)
开齐合撮四呼:开口呼[-∅-]没有介音又称零介音、齐齿呼[-j-]、合口呼[-w]、撮口呼[-ɥ-]。
阳声韵:以鼻音m、n、ng为韵尾
入声韵:以塞音为韵尾
阴声韵:零韵尾或近音韵尾
阴阳声韵有时合称舒声韵,入声韵有时促声韵。
韵部:将读音相近的一部分韵母划入一个韵部,同韵部的字通常被用来相互押韵。
韵攝:韵腹相近韵尾相同的一部韵母。
小韵&纽:同音字被分为同一个小韵。
韵&韵目:同韵母的字被分为一个韵。
平仄:古人将四声分为两类,平声为平声类,上、去、入三声为仄声类。
第八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音系特征(Phonological Features)用于描述不同因素之间差异的一种方式,是音系学分析的最小单位。
1.在Phonological Features中+号被用来表示改音素存在某个特征,-号被用来表示该音素不存在某个特征。如[+stop]表示这个因素具有塞音性。
2.先来看一张欧拉图,这张图反映了国际音标中各种发音方式的特征。
主要类别特征
[+/-syllabic]
[+/− consonantal]
[+/− approximant]
[+/-sonorant]
(glids表示滑音 [w]这一类音)
这里涉及到三种分类方式:
1.响音阻音分类:根据声学上是否具有准周期性来进行分类(即气流是否受到干扰),阻音一般来说鼻音、闪音、颤音、元音等
2.成音节分类方式,音节是一个纯人为划分定义。(这里涉及到不成音节元音如j和成音节辅音如宫古语ks的问题。)
3.主音性 主音=响音∩连续音
元音特征(我们需要了解元音的三个参数即前后 高低 圆唇程度)
[front]前[back]后
[high]高[low]低
[round]圆唇 [tense]紧
指发声时候声门的状态(此处需要联系发声态的知识)
[voice]声带是否震动
[spread glottis]声门开 常用来表示送气等
[constricted glottis]声门紧 气流无法通过 常用来表示喉塞音等
方式特征
[continuant]持续性 是否持续,同上文提到的持续音(持续音指在口腔中不成阻的音。)
[sonorant]响音性
[nasal]鼻音性
[strident]咝音性(包含bpfv等)
[delayed release]具有这个特征的为擦音
部位特征
[anterior]靠前的
[+distributed]舌叶的
[lateral]边音性
[labial]唇音
[round]圆唇性
[labiodental]唇齿性
[coronal]舌尖 齿龈、卷舌、硬腭等
[dorsal]舌体 软腭、小舌、咽
第九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1.内部拟测法是除历史比较法之外的另一种研究语音演变的方式,从语言的共时分析入手,从一个语言系统的公时语料入手来构拟此语言的早期形式。
内部拟测法和历史比较法一样建设在规则音变的基础上构拟出一个内部一致的早期语言(假设)。【即,公时层面的变异是由后期音变造成的。】
对一种语言的资料,我们可以在当中确定词(或语素)的音变异项,并根据对比、类型学、声学、空气动力学等方式来确定并检验音变的方向,从而得到这个词的早期面貌。
2.音变
音变指一部分语音变化,具有如下特点:
①音变是一个整齐的过程,对所有满足条件的词(或语素)都要起作用。(也就是变就一定是满足条件的全变)
②音变受语音条件、音系等因素的制约。
③音变规则只对一定言语社团有效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
例如已知希腊语和原始希腊语的资料:
mélit méli
jód-kid hótti
tód tó
wánakt ána
épheron épheron
anrós andrós
依据上述音变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音变:
C(+stop, -sonorant)>∅/_#
例如在印欧语系从中pie到PGme存在如下音变关系(格林定律与其他):
p t k' kw>f θ χ/h χw/hw
b d g' gw>p t k kw
bh dh g'h ghw>b/β d/ð g gw
[+stop,-voice]>[+fric.]
[+stop,+voice]>[-voice]
[+stop,+asp.,+voice]>[-asp.(+feic.)]
但如下语料明显不符合上述音变规律:
pitár(梵语) pater(拉丁语) fæðer(古英语)
mātár(梵语) māter(拉丁语)mōðor(古英语)
这种不符合音变公式的情况被我们称为“例外”,但根据后期研究我们发现这些例外需要用另一个音变公式来描述(也就是说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音变。):
在发生格林定律后有[+fric.,-voice]>[+voice(+stop)]/[+voice,-acct]_[+voice,∅]
这一规则被我们称作维尔纳定律
故: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pitár(梵语) pater(拉丁语) fæðer(古英语)”这种情况应该是向经历格林定律后经历维尔纳定律才出现的。
第十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量子理论:用来区分语义的语音没有使用全部可能的语音,即调音变化与声学参数中间的映射是非线性的。(我们可以类比为收音机的旋钮或者手机音量键)
如图横轴表示声门宽度 纵轴是声音输出结果 voiceless(清)voiced(浊)glottal stop(喉塞音)这三个“(发音到声学的映射)平坦部分”被我们认为是“稳定区域”。
语言正是利用了这一非线性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多种可能的声门宽度中的任意一种去发音,发出的却都是浊音。且稳定区域的音也更容易被我们所识别。
第十一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今天讲一下语言的谱系分类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有7000多种自然语言(这个数目可能会因为调查更充分、研究更深入、政治需求等因素发生改变。)
2.语言谱系根据“亲缘关系”对语言进行分类,分为一类的语言在历史上是从同一原始祖语演变而来的,这些被分到一起的语言互为亲属语言。
3.难点:相对而言语言的谱系分类需要大量资料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对语言分类存在争议或者一直是“孤立语言”。),语言谱系分类与类型是否相似、区域是否接近无关,但由于频繁的语言接触现象可能会导致不同谱系的语言之间出现大量相同的特点,需要我们细心甄别(例如词汇我们需要区分哪些是本土词哪些是外来词)。
4.确定标准:确定谱系的标准有很多种,众说纷纭例如共享句法特征、共享类型特征、共享词汇特征、音系对应规律……这里介绍一种有关方法——语言年代学(glottochronology)
斯瓦迪士(Swadesh)认为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语言词汇,所以我们应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进行研究,选取一些最不容易被外来词语顶替的且每个语言都“有”的核心词进行研究。这些核心词便是现在大家常说的《斯瓦迪士核心词汇表》,例如通过公式t=lnL/lnL0(对英语和德语带入公式 L0=0.86 L=0.82 L指现代语中核心词的同源词比例)可以计算出t=1.3(千年)故英语和德语是在1300年以前分化的。
5.超语系:指一些跨越多个语系的语言(也许还包含孤立语言)所组成的大语言谱系分类。(这方面的假说比较多,但大多缺少证据所以还请各位选择性的相信。)
语系:指根据语言的演化关系,对语言进行分类的方法,具有相同祖先的语言被归为一类,类似生物分类法。
语族、语支:语系的下一级分类单元称为“语族”,语族的下一级分类单元称为“语支”。
【需要注意 语言的谱系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语言的谱系分类都出现过大量的争议和假说。所以各位读书不要读死书,不要看到百度上写的“日语韩语共属阿尔泰语系”就盲目相信并跟风刷屏!】
7.常见语言的所属语系(这里采用最高频的说法。)
汉语、藏语、西夏语、彝语——汉藏语系
日语、冲绳语——日琉语系
朝鲜语(韩语)——孤立语言或与济州语组成朝鲜语系
壮语、泰语、侗语——侗台语系
苗语——苗瑶语系
蒙古语、契丹语——蒙古语系
满语、女真语——满-通古斯语系
英语、法语、俄语、希腊语、拉丁语、西班牙语、德语——印欧语系
阿伊努语——孤立语言或自成阿伊努语系
8.阿尔泰语系的问题:阿尔泰语系是一个假说性语系,其下主要包含现在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划(有时也包含朝鲜语系、日琉语系、阿伊努语系、汉语族、台湾南岛语……)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就陆续有学者发现其内部所谓的同源词证据不足,这些语言之间的“共性”并非源自同一祖语演变而是趋同演化,于是该说法逐渐被人们抛弃。
第十二期
今日知识点分享
6.气声(breathy voice)
指声带震动同时又有气流呼出的情况,其可根据气流强弱下分成弛声(slack voice)、带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浊送气” voied breathy)、弱弛三种。(在日常生活中的“劳累过度说话”与一些自然语言【如梵语】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气声。)
7.耳语(whisper)
声带前中端闭合,气流从arytenoid cartilages见流出。(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悄悄话”与ASMR中发现耳语。)
8.耳语声(whispery voice)
耳语与常态浊声的复合。
9.糙声(harsh voice)
指喉腔收缩时发出的声音,糙声要用前庭襞遮声门。(我们可以在唱歌前清嗓子的过程当中发现糙声。)
10.通过对上述发声态的符合,我们可以得到如“耳语嘎裂假声”、“糙嘎裂声”这样的复合发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