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沙葛语”︁的源代码
←
沙葛语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此页面已受到保护,以防止编辑或其他操作。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简介== 沙葛语由渚难心语于2018年前后创造,具体时间已无从考据。 沙葛语是一门以谚文拼写为灵感,最初以现代汉语的方言出现的分析语,但目前已渐渐脱离汉语的发音、语法特性。沙葛语为全音素文字,每个字母都有其对应的发音,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变化,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音变现象,后文会具体介绍。沙葛语字母已经经历了三次变化,其中第二版字体将拼写方式由半包围改为与英语一致的线性拼写,但在第三版中又改回半包围结构,初版及第二版字体手稿已丢失。目前采用的是第四版字母,采取半包的形式,辅音将包围元音的至少两侧。并在该基础上在下方和右方添加尾辅音,上方添加声调和促音符,下方添加闭口音符,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沙葛语音节,即一个字,但注意,促音符、闭口音符并非构成一个字的必要成分,而辅音、元音及声调为必要成分。 沙葛语目前有33个前辅音,14个尾辅音,25个元音,5个声调符,七个声调,其中6个为独立声调,1个为随音声调,只与辅音-l一同出现,17个标点符号,两个特殊符号(促音符,闭口音符)。 ==音系== 由于沙葛语有其自己的文字,暂时无法用输入法打出,以下所有字母均用拉丁转写代替。 ===元音=== 元音共有25个,单元音6个,长元音1个,复合元音18个。 ====单元音==== 转写——IPA a——ɑ e——ɛ i——i o——ɔ u——u ü——y ====长元音==== 转写——IPA ii——iː ii作元音时自带去声,不与任何声调符号相结合。有关声调,详见下文声调。 ====复合元音==== 复合元音发音由前一个单元音向后一个单元音过渡,并无特殊音变,故只展示沙葛语拥有的复合元音,但不展示其IPA。同时,这里的复合元音只是在转写层面进行分类,在沙葛语正字中,所有元音均为单个字母。 ae——ai——ao ea——ei——eo ia——ie——io——iu oa——oe——oi——ou ua——ue——ui——uo ===辅音=== 辅音共有33个,其中14个辅音有其对应的尾辅音,以下用粗体表示有对应的尾辅音,除r外,辅音位不影响辅音的发音。与元音一样,即使转写或IPA为复合音,在沙葛语正字中均为一个字母。 转写——IPA '''g——k''' '''b——p''' '''d——t''' '''k——kʰ''' '''p——pʰ''' '''t——tʰ''' s——s c——tsʰ '''r——ɽ''' r作尾辅音时 -r—— -ɹ f——f '''h——x''' j——tɕ '''m——m''' '''n——n''' '''ng——ŋ''' w——w y——j z——ts q——tɕʰ x——ɕ '''l——l''' l作前辅音时自带去声,作尾辅音时自带拿声,不与任何声调符号相结合。有关声调,详见下文声调。 '''R——r''' '''hr——χ''' br——pr pr——pʰr tr——tʰχ kq——kʰʷ dq——ʈɥ sz——z ch——tʂʰ sh——ʂ zh——tʂ szh——ʐ ===特殊字母组合=== er——ə eir——əi ear——əɑ eor——əɔ eR——əɹ eiR——əiɹ eaR——əɑɹ eoR——əɔɹ ===特殊符号=== 有两个特殊符号,分别为促音符和闭口音符。 ====促音符==== 作用于发音开始,使发音变急促。其用一小黑点表示,写在辅音的上方,与声调符号的顺序为:在明声、奇声的上方,去声、问声、鸣声的下方。转写为重复书写前辅音的第一个字母。 ====闭口音符==== 作用于发音的结尾,使口部紧闭,但与部分辅音同时出现时有其他的作用。转写为在结尾书写pp。 与前辅音ng:前辅音ng不再发音,一般只发元音,弥补了沙葛语由于无法使元音单独出现而无法发出纯元音的问题,例如“nga1”——“a1”;同时,也可以发出类似于v等沙葛语不存在的辅音,多用于外国国名、地名的翻译,例如“越南”——“ng(v)iet2 nam1”; 与尾辅音g、d、k、t:不再闭口,发对应入声; 与尾辅音b、p:发对应入声; 与尾辅音n、ng:最后发由对应鼻音向m音转变。 ===声调=== 共有7个声调,其中5个有对应的声调符号,写在辅音的上方。 第一声:平声(bin1 shang1),调值33,无声调符号,转写中用1表示; 第二声:明声(min2 shang1),调值21,有声调符号:ʔ̄,此处ʔ表示任意辅音,下文不在重复,转写中用2表示; 第三声:去声(kkqa3 shang1),调值52,有声调符号:ʔ̀,转写中用3表示; 第四声:问声(mong4 shang1),调值24,有声调符号:ʔ́,转写中用4表示; 第五声:鸣声(ming5 shang1),调值435,有声调符号:ʔ̌,转写中用5表示; 第六声:奇声(jom6 shang1),调值353,有声调符号:ʔ̂,转写中用6表示; 第七声:拿声(nal shang1),调值55,无声调符号,只在尾辅音为-l时出现。 ===kq、dq的音变=== 前辅音kq、dq与元音a、e、i、o、u组成音节时,元音的发音依次后移一位,即a——[ɛ]、e——[i]、i——[ɔ]、o——[u]、u——[ɑ]。与其他元音组合时不发生音变,且尾辅音不受限。 ===尾辅音和前辅音的连接=== 一、尾辅音与前辅音相同时,尾辅音不再发音,转为前辅音的促音,例如:“kap1 pon2”——“ka1 ppon2”,注意“-b”与“br-”、“-p”与“pr-”、“-t”与“tr-”符合该条规则; 二、尾辅音与前辅音为送气不送气关系时,尾辅音不再发音,转为不送气辅音的促音,例如:“got1 do2”——“go1 ddo2”;“god1 to2”——“go1 ddo2”,注意“-b”与“pr-”、“-p”与“br-”符合该条规则; 三、尾辅音与前辅音为“-g”、“-b”、“-d”、“-k”、“-p”、“-t”,中任意两个且不满足上面两条时,尾辅音发对应入声,前辅音发对应促音,例如:“kat1 go2”——“katpp1 ggo2”;“kag1 to2”——“katpp1 tto2”; 四、不送气尾辅音“-g”、“-b”、“-d”与前辅音“h-”、“hr-”相遇时,尾辅音不再发音,前辅音发对应送气音或对应复合音,例如:“gog1 ha2”——“go1 ka2”;“gog1 hra2”——“go1 kra2”此为小舌音,要与下条区分; 五、尾辅音为“-g”、“-b”、“-d”、“-k”、“-p”、“-t”与前辅音“r-”、“l”、“R-”、“hr-”相遇时,尾辅音不再发音,转为与前辅音结合的复合辅音,例如“kat1 ra2”——“ka1 tra2”,此为复合辅音与前辅音“tr-”不同;注意“-g”、“-b”、“-d”与“hr-”相遇时,要满足上一条规则; ===前辅音“sh-”、“ch-”、“zh-”、“szh-”与元音“i”、“ii”结合时元音的脱落=== 在一个由大于等于三个字组成的句子成分中,当上述组合出现在中间时,元音脱离,只发辅音、声调和尾辅音,例如:“hu1 xia2 si2 der2 ri2”——“hu1 xia2 s2 der2 ri2”;当出现在小于三个字的句子成分或在成分首、末时,正常发音,例如:“si1 mag2 rong2”不发“s1 mag2 rong2”,关于句子成分详见下文语法。
返回
沙葛语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特殊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